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系列讲话指示,按照市政府相关部门关于“应对新冠肺炎防控,人文社会科学不能缺席”的工作安排,学校文科处和党委宣传部联合策划了“上海大学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系列专报”,呼吁学校老师群策群力为疫情防控献计献策。本系列专报旨在发挥我校学科优势,引导专家学者疫情防控涉及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国家抗击疫情做出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支撑和理论依据,为早日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贡献上大智慧。
一、2月13日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记者围绕“下一步疫情防控如何开展”“如何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等问题第一时间采访了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高立伟。
尽管前一阶段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但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实质上也明确提醒着我们,疫情防控还处于最吃劲攻坚期,丝毫不能放松,千万不能麻痹,特别是重点地区和其他风险还较大的地区尤其要高度重视。为此,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了“三个抓”,即把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必须要以“一抓到底”责任担当推进后续防控工作。而“一抓到底”把工作抓实抓细的要害在于“认真”二字,关键在于形成闭环,根本在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如此,才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二、2月24日上海大学法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法治研究中心作为主要成员,与上海玛娜数据科技发展基金会等数10家单位联合发布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个人信息保护手册》,为防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为预防疫后次生社会风险,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要进展同时,相关违法问题逐步呈现,其中个人信息泄露和侵害最为牵动人心,如何及时化解疫情防控中出现的苗头性、趋势性问题,尤其是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助力复工复产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该手册遵循个人数据采集→个人数据存储和传输→个人数据使用→个人数据的删除的个人信息产生流程,分点分析现行法律法规框架,向疫情防控中的一线工作人员提供操作指南,提升一线工作人员信息隐私保护能力和责任意识,提高信息隐私保护的基本能力。
三、2月19日“光明日报·智库问答版”就“如何深入理解、更好弘扬新时代的斗争精神,为疫情防控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特邀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高立伟展开讨论。
苦难造就辉煌,斗争孕育成长。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领导干部不论在哪个岗位、担任什么职务,都要勇于担当、攻坚克难,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在疫情面前,越是关键时刻,越是践行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时候;越是危急关头,越是考验共产党人信仰信念的时候。
四、2月20日新民晚报报道《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大学教授吴悦提交社情民意,呼吁使用公筷并设立公筷节》。
我校教授吴悦向市政协提交社情民意,呼吁使用公筷并设立公筷节,并建议有关部门迅速制定餐饮业使用公筷的法律法规。公筷必须有统一的形制(包括长度、粗细、重量)、材质和颜色,以区别于普通的筷子。由国家指定单位统一制作,以保证公筷的质量;在上海市设立公筷节,取得经验后再逐步向全国推广。“在餐饮业使用公筷的基础上,逐步积累经验,推广家庭公筷制。”
五、2月21日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杨秀君在上观新闻发表《以疫情防控工作成效来检验和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了中华大地,疫情防控工作的组织成效正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试金石”。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个人在这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诠释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含义;我们要增强“四个意识”,以疫情防控工作成效来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推进疫情防控工作取得进一步的胜利。
六、2月24日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谭旭东在中国教育报发表《疫情之下如何开展亲子阅读》。
在这个超长假期中,做好家庭防疫的同时,安排好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不但直接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也关系到孩子文化素质的培育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七、2月12日上海大学拉美研究中心张琨博士在阿根廷媒体《十二页报》上发表一篇关于当前中国反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文章成为官网的头版新闻,受到了阿根廷社会的广泛关注。
文章介绍了疫情对民众日常生活的影响,并表示疫情能尽快得到改善,社会生活能尽快回归正常。该文有利于拉美读者客观而真实地认识中国抗击疫情的现状,对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