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诗词学与诗礼文化研究国际论坛成功举办

创建时间 2019/09/04  杨潇   浏览次数:   返回

2019827日,由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大学诗礼文化研究院、上海大学中华诗词创作研究院主办,由上海大学教育部"中华古诗文吟诵与创作基地"、上海大学中国语言文学高原学科承办的第二届诗词学与诗礼文化研究国际论坛在上海大学乐乎新楼隆重召开。来自中国韵文学会、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台湾中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马来西亚拉曼大学、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图书馆、上海大学等单位的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国际论坛。会议分为两大专题,分别围绕"诗礼文化研究专题"和"诗词学研究专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上午八点半,开幕式在上海大学文科处处长曾军教授的主持下正式开始。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段勇先生,上海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姚蓉教授,复旦大学中文系徐志啸教授,中华韵文学会会长钟振振教授,马来西亚马曼大学林良娥教授,西华师范大学国学院伏俊琏教授分别致辞。
接下来举行《清诗总集丛刊》的发布仪式。段勇副书记、采薇阁书店董事长王强先生和上海大学特聘教授、上海大学中华诗词创作研究院院长曹辛华教授共同为新书揭幕。
    开幕式后,进行了第一场大会发言,主题为"诗礼文化研究",由上海大学中华诗词创作研究院副院长、上海音乐学院杨赛副研究员主持。首先由西华师范大学伏俊琏教授发言。伏教授从写本学的角度来看待《诗经》的成书过程和早期的传播形态。随后,徐志啸教授就《诗经》与礼乐文化问题展开论述。最后,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林素英教授精要地提炼出伏教授和徐教授发言的主要观点,并做出了精到点评。
接下来,由周口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唐旭东以"《诗·周南·关雎》与周代婚礼文化生态"为例,阐释了礼乐文化的生态研究。台湾中正大学庄雅州之女代父宣读论文,主题为"从多维角度探讨《诗经》中的祭祀诗"。上海大学出版社副主编邹西礼编审对两篇论文进行评议,精要地提炼出了其主要观点。
第二场主题发言——"诗词学研究专题"由台湾中兴大学中文系林淑贞教授主持。南京师范大学钟振振教授重点论述了"对仗不必拘泥于语法结构与词性,宜分解到单字"的重要论点。林良娥教授则通过诗钟文化观照中国旧体诗在马来西亚的传承。曹辛华教授对钟教授和林教授的发言分别展开评议,并提出现当代诗词学研究、现当代旧体诗词是新世纪的新的学术热点。
随后,复旦大学黄仁生教授重点论说了"诗变而为词"的进程与意义。北京联合大学吴蔚副教授从清代诗学的"神韵"到"格调",阐述帝王与康乾诗坛诗学思想之转变。扬州大学朱德慈教授对上述发言进行了集中评议,并肯定了其对诗词学多角度、多元化的探究。
下午的学术讨论分为两组进行。
第一组"诗礼文化研究专题"在大学厅举行。第一场学术研讨会由深圳大学副教授徐晋如老师主持。首先,林素英教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品论了"正小雅"之《诗序》的作者问题。汕头大学副教授宋健老师就"‘道古’的诗礼应用及其衰变"这一命题发言。山西师范大学副教授甄洪永老师解读了黄宗羲《明儒学案》对明代关学的新建构。上海音乐学院杨赛副研究员则是阐释了黄帝礼乐文明的传承过程。滨州学院李兆禄老师论述了孔子选士为政思想与其《诗经》诠释。太原师范学院副教授郝建杰老师精要地提炼出五篇文章的主要观点,分别展开评议。
接下来,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石强老师阐明了关于《诗经赋比兴集解》研究的思考。上海市建青实验中学王建军老师从《诗经》的教学价值及教学实践角度出发探讨了《诗经》的阅读教学。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博士后叶铸漩老师略述了周礼由规范化向法制化演进过程。广州大学广府文化研究中心陈咏红老师通过对比韩愈与苏轼的诗歌,观照唐宋文人的生命范式的变化趋向。最后,上海大学副教授梁奇老师从选题、立意等角度出发,畅谈自己的读后感,对以上四位老师的论文做出了精到点评。
第二场"诗礼文化研究专题"学术研讨会由李兆禄老师主持。首先,上海大学杨秀礼老师以《师》卦"舆尸"为背景,阐述了殷商军礼的神权宣示及旁落问题。肇庆学院刘挺颂老师通过品析反映郑国贵族政治生活的诗作,来整体观照郑人的政治理想和文化心理。南京师范大学宗瑞冰老师则主要论析了近代报刊中的"新诗经"现象。徐晋如老师从屈原的经典作品入手,品读探析屈原这一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在其中蕴含的儒家思想。郑州大学青年学者张慧芳以《诗经·大雅·文王》之"士"与"礼"为中心展开论述,总结出"礼是民族和解的桥梁"。甄洪永老师在评议时提到,礼制文化在古典文学中的价值举足轻重。
随后,梁奇老师解读了《孟子》对虞舜孝行的凸显,指出孟子凸现舜的孝行孝迹,以构设"忠""孝"合一的理论体系。太原师范学院胡晓红老师则主要剖析了《左传》《国语》记言中蕴藏的春秋时期的礼观念。郝建杰老师论述了双重文献视野下祝寿类语的商周礼制内涵及其时代衍化。上海大学青年学者谷文虎从春秋弑君乱象说起,析论君主威严的丧失与重建。山西师范大学青年学者黄尧从女性教育视野下的《诗经》解读方面谈了自己的观点。陈咏红老师评议上述文章,并为会议的讨论抛出若干命题,启发与会者思考。
第二组"诗词学研究专题"在思源厅举行。第一场研讨由华南农业大学李桂芹副教授主持。首先,厦门大学刘荣平副教授论述了中国诗论"以声为主"说的形成、内涵和意义。西华师范大学邱奎老师则谈到旧体诗吟诵尤其是写作的尝试,有助于真切体验到此乃中华文化延续未绝的斯文。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汤志波老师以明清《江南春》唱和年表为例,厘清唱和过程,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山东大学博士后贾艳艳则从"三杨"诗歌唱和这一独特的视角重审了"台阁体"风韵。玉林师范学院周于飞老师以《当代词综》和《二十世纪中华词选》两部词集为出发点探讨当代词的特色和词学史地位。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姚惠兰老师对以上论文分别展开评议,就研究视角、文献利用等方面做出了精到点评。
接下来,曹辛华教授指出,现当代时期出现了大量的清诗选本,对清代诗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应全面考察现当代期间出现的清诗选本。上海大学博士后刘慧宽就詹安泰的《无盦词》展开汇评论衡。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潘静如老师从夏中义的《百年旧诗人文血脉》入手,探讨了"旧体诗如何介入二十世纪的文学史和思想史"的问题。玉林师范学院副教授林晓筠重点阐释了郑孝胥在上海租界遗老时期的诗作。上海图书馆的祁飞老师则从图书馆文献提供的角度,重点谈及了近代报刊对诗词学研究的助力。上海大学博士后袁晓聪认为"现当代赋学"这一领域的研究对于填补学术空白有极高的价值。中华分局上海分社李保民老师对以上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并指出,现当代旧体文学这一领域值得当代学林的重视与学术方面的深入研究。
第二场"诗词学研究专题"学术研讨会由上海外国语学院陈福康教授主持。
首先,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王毅副教授就南渡词人王庭珪的词作进行了探讨。台湾中兴大学中文系林淑贞教授分别从现当代诗话形构性质与内涵之衍异、现当代诗话论述之具体内容与品赏类型等方面展开阐述。李桂芹副教授就清中期的阳羡词风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夏勇老师对黄康弼《续会稽掇英集》所存之疑义进行了考辨,对相关问题进行了修正。聊城大学文学院周广骞老师对聊城海源阁主人杨绍和的年谱进行了相关论述。刘荣平副教授对以上发言进行评议,尤其对夏勇老师的《< 续会稽掇英集>疑义考辨》做出了较高的评价。
接下来,上海大学青年学者苏鹏飞、仇俊超以及南京师范大学青年学者周翔分别就正声吟社、海门吟社和艺社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上海大学博士后刘宏辉阐述了日本词律学的演进及其特征,梳理并分析日本词律学历程,对中国的词律学研究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朱德慈教授从选题、立意、创新性等角度出发,分别对以上发言展开评议,并且对其中部分问题提出了宝贵的、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进行本次学术论坛的闭幕式,由姚蓉教授主持。宋健老师和夏勇老师分别作为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学术讨论代表,就"诗礼文化专题研究"和"诗词学专题研究"进行了总结性的发言。最后,由曹辛华教授致闭幕辞。曹教授表示,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离不开邵炳军教授和姚蓉教授的精心筹划与组织安排,并向与会专家学者表达了衷心的感谢与诚挚的祝福。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强大的物质基础,更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所给予的精神力量。面对目前的文化多元化局面,新时代诗词学与诗礼文化研究也面临着新的命题。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大学诗礼文化研究院、上海大学中华诗词创作研究院、上海大学中国语言文学高原学科、上海大学教育部中华古诗文吟诵和创作基地会努力传承发展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光彩,成为滋养我们的源头活水。
(撰稿人:闫菲、付聪敏、袁晓聪)

上一条:上海大学首届文科大会闭幕——凝心聚力 砥砺奋进 推动文科新发展
下一条:文科处召开文科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座谈会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