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视域中的‘现代文学’”研讨会召开

创建时间 2015/01/27  吕朋   浏览次数:   返回

2015126日下午,上海大学文学院主办的"东亚视域中的‘现代文学’"研讨会在乐乎新楼召开。本次研讨会的举办是上海大学文学院和日本一桥大学大学院言语社会研究科友好合作的良好开端,主要由来自两个单位的四位学者做主题发言,文学院师生3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上海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董丽敏教授对研讨会的筹办和主题进行了介绍,希望能够从中日各自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经验出发,拓展现代文学研究的维度和视角。
在研讨会上半场,坂井洋史教授以周作人、武田泰淳和柳青的《创业史》为例讨论了亚洲认识/想象"世界"的多样性问题,他细致解析了周作人新村主义的乌托邦思想、武田泰淳否认"中心主义"的"椭圆的世界观",并认为柳青以文学性想象力和理解力的发挥试图实现对世界和历史的整体性把握。朱羽博士则从《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谈起,讨论了中国社会主义文学中的"常态性"问题,他首先反思了阅读"社会主义文学"的"体制性"特征及其解体之后的形成的"成长小说"读法和"历史化"/"问题化"读法,从而提出自己的重读方法:重新打开"形式"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以问题的方式对社会主义"治理"理性进行了追问。之后,来自华东师大的倪文尖教授进行了点评,对两位学者的发言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并针对坂井洋史教授的"多样"、"超克"等和朱羽博士的"体制"、"虚构"等几个具体问题进行了讨论。
在研讨会下半场,森本淳生副教授以日本现代批评创始者小林秀雄、以及他在建立自己的批评语言过程中受到很大影响的保尔·瓦雷里为例,对日本在现代化过程中如何与西欧的文学与思想对峙和搏斗的问题进行了思考。李海霞博士在"沟通两个三十年"问题意识的指引下,以《夜走灵官峡》为例,讨论了社会主义的叙事与抒情问题,她认为前后三十年两个时间段是一个文化累积的过程,我们应该在文化传承中打通而非人为割裂二者的关联。之后,郭春林教授进行了点评,针对森本淳生副教授被忽视的中国视角、"立场"等和李海霞博士的论述"视角"以及表述等具体问题进行了讨论。
最后,蔡翔教授对本次研讨会做了总结,认为四位发言人的发言为我们提供了很大启示,并对其中诸如奉献与交换,个人与集体、国家的交往,"超克"等问题进行了评述。
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中文系博士生贾鲁华供稿)

上一条:哥本哈根大学国际著名学者来我校共谋“影视与新媒体发展”
下一条:人文社会科学处召开2015年度我校第一次文科科研管理工作会议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