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0日,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方法与教材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新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举行。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哈佛大学、华盛顿大学等单位的80多名专家学者到会并参与讨论,此次会议共分六个议题,前四个议题的会场设于上海大学,后两个议题以及最后的圆桌会议将于21在复旦大学进行。
上海大学王晓明教授主持了简短的开幕仪式,叶志明校长致开幕词,哈佛大学王德威教授介绍了海外来宾,并强调此次研讨会对于正在成为显学的中国现代文学这一学科的意义。复旦大学陈思和教授介绍了到会的国内学者,并说明了会议的发起过程源于唐小兵教授在海外教授中国现代文学史时遇到的问题,提出在中西交流愈来愈频繁的今天,有必要讨论该学科的范畴、教学方法等问题,促进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在国内外的教学与发展。华盛顿大学陈绫琪教授指出文学史的教学关乎"中国如何被呈现"的问题,并计划11月于美召开研讨会讨论该议题。
议题"方法学:理论和实践,中学与西学的对话"由梅家玲教授和蔡翔教授主持。胡志德教授、陈绫琪教授从各自在美国的教学经验出发介绍了美国学生特殊的知识背景和课程设计,提出许多尚待解决的教学问题。上海师范大学杨剑龙教授指出中国现代文学教材需要简化,以使学生将精力转移到文本中去,并对非经典作品进行删减。韩国外国语大学朴宰雨教授介绍了韩国目前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成果和韩中现代文学比较领域的空白,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向度。
议题"文学的典律、分期、文类"由吴福辉教授与陈绫琪教授主持。加州大学奚密教授、中山大学朱崇科教授、马兵教授、上海大学董丽敏教授、复旦大学郜元宝教授分别从文学的文类(尤其是诗歌应该进入文学史视野)、文学时期等观念的界定、经典的产生和学者与读者的经典差异、女性文学史的书写、文学史与"想象的文学史"的关系几方面发表了演说。
议题"文化批评和跨学科实践"由王安忆教授和香港岭南大学许子东教授主持。唐小兵教授、香港岭南大学沈双教授、复旦大学张业松教授、上海大学孙晓忠教授分别就多媒体教学、小说和文学期刊的流通、鲁迅文学与当代社会、文学史的生产和文学教育等方面展开讨论。
议题"经典与非经典的对话与交锋"由胡志德教授和王尧教授主持。陈思和教授主张培养学生的文本细读能力,刘剑梅教授主张海外教学的语境回归及文学经典回归,宋炳辉教授主张开放的经典教育,王安忆教授从写作经验出发论述了经典对于文学和生活的意义。最后,各位学者就相关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致认为此次会议十分成功,达到了预期效果。
文学院 陈嘉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