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上海的社会各阶层面临着各种严峻而复杂的挑战:他们在经济、生活和心态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们的行为方式,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做了怎样的调整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他们的日常生活状况如何,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怎样的社会态度,又对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上述问题不但会影响到上海市建构和谐社会的进程,还直接决定了上海能否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团结和激励社会各个阶层,为新一轮经济的腾飞集聚力量。
2008年8月,由上海大学上海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和上海市民政局合作进行的"中国家庭动态调查·上海调查",调查了上海市8个区县31个村居,获得有效问卷2807份。获得了上海市居民的家庭状况、经济状况、住房状况及外来人口状况、城镇低收入家庭及老年人状况的基本数据。在此基础上,联系当前上海经济社会的实际状况,该中心特别分析了金融危机对上海社会生活产生的全面影响。
鉴于金融危机正在逐渐走向深入,文科发展研究院"上海发展战略"沙龙邀请上海大学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对调研数据和前期成果进行发布,希望校内各学科能依托这些数据,结合自己的学科背景,有效地参与到当前国家和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的讨论中去。
研讨选题如下:
1、金融危机下上海主要社会群体的生活状况及社会态度
2、金融危机对城镇低收入家庭的经济社会生活状况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3、开放选题:请您从自身专业角度,谈谈如何回应国家和上海市的重大需要,寻找到本学科的核心竞争力。
研讨时间:拟定于6月 25日下午14:00
研讨地点:另行通知
欢迎对上述问题有兴趣的学院领导和骨干教师们参与研讨。有意向的教师请在
2009年6月20日之前向文科发展研究院报名。联系人:夏明宇 电话:66136200 电子邮箱:wkyjy@oa.shu.edu.cn
文科处
文科发展研究院
2009.6.11
附件:
1 . 报名表:
学院
|
|
姓名
|
|
职称
|
|
学历
|
|
专业和研究领域
|
|
电话
|
|
电子邮箱
|
|
2 ."上海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介绍:
成立于2009年 4月的"上海社会科学调查中心"。该"中心"以社会学学科为依托,整合其他学科的力量,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学术研究对相关数据资料的需要,进行大规模的调查研究。李友梅教授任主任,张海东教授任常务副主任。
中心以搭建高层次学术交流和实质性合作的重要平台,建设面向世界的社会科学,促进上海大学研究性大学建设为总目标。建设为上海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教学和科研服务和为上海、长三角和国家的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服务的两个公共平台。
中心主要功能:
1.整合本校人文社会科学资源,为其提供研究数据和资料等服务;
2.根据国家和上海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重大问题提供资料收集、数据整理和分析的各项服务;
3.为党和政府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重大决策提供咨询和服务。
该中心秉持立足上海,拓展长三角,辐射全中国和多学科合作和综合的理念;与党政有关部门和国内一流大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校(国)内外多学科合作的基础上,建立开放式的社会调查中心平台。
中心开放运行模式:
1.调查服务:组织、实施、协助党政有关部门和上海大学各教学科研单位各种大型社会调查;
2.咨询服务:接受政府、国内外企业、学术单位、国际机构、基金会等委托的调查和决策咨询;
3.数据开放和交换:和本国以及其他国家政府部门、学术单位、社会调查机构进行协作、数据交换和开放;
4.学术交流和培训:定期举办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培训班;接受博士后研究;组织各种形式的国内外学术交流。
中心预期效益:
1.作为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平台社会科学调查中心,能够促进和提升全校人文社会科学水平,对于经济学、政治学、传播学等学科尤为明显;
2.为党和政府在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决策奠定基础;
3.开放的社会调查数据库,为提高学生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撰写学位论文提供良好条件,能够提升教育质量;
4.能够巩固优势学术方向话语权,培养新的学术增长点,增强国际学术对话能力,如组织社会学、社会网络和分层、文化人类学定量研究,新的研究方法探索等。